机床制造过程质量管理
好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控制,是消除制造不良品隐患源头的根本。质量管理总原则是:流程(标准)管理,闭环管理,从一而终。有检查,有落实,有跟踪,有反馈,有结果,有始有终。“质量是干出来的,不是检出来的”这是大家经常喊的,
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,在目前工厂企业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时有发生,那么搞好产品质量从何处入手呢?应从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五个方面入手。质量管理中讲到:人员、机器、原料、方法、环境现场管理中,有五个方面是需要现场的各级主管注意的,也是工业制造企业管理中所讲的五要素。
1,人员的因素: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,包括主管、生产线员工、司机、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。现场中的人,车间各级主管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。人是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难点,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,围绕“人”的因素,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。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,那么生产的进度,对待工作的态度,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。因此作为他们领导,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。应当在公平的前提下区别对待,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,使他们能“人尽其才”。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,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,就是要能善于用人。而如何提高生产效率,提高产品质量,首先要从现有的人员中去发掘,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特点,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,提高工作的积极性。应经常对他们的脑海灌输产品质量对企业和对本人的影响,让他们认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命脉,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。让员工有了质量意识后,就要教育员工如何才能搞好产品质量。产品质量的提高,依赖于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和细节工作质量的提高,因此质量管理必须对这种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都进行管理。由全体人员参加的管理,让每个人都重视产品,都从自己的工作中去发现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因素并加以改进,产品质量就会不断提高,质量管理必须由全体人员进行管理而不是那个部门的事情。下道工序就是用户,只有下道工序对前道工序所生产的质量满意了,工作才算做到家。产品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,工作质量取决于个人素质。树立质量的思想就是体现在更好地为下道工序服务的行动。好的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,一切以预防为主。如果不在各个环节找出产生不良的原因,不解决产生不良品的问题,不良品还是照样还会产生。因此应把“事后把关”变为“事前控制积极预防”。
2,设备的因素: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、工具、量具、工装、模具等辅助生产用具。生产中,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,精度是否达到要求,量具是否准确,工装设计是否合理,模具、工具是否良好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与产品质量的因素。 一个企业的发展,除了人的素质要有提高外,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很重要,也要不断更新。为什么呢?质量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,提高产品质量。所以说工业化生产,设备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另一有力途径。
3,物料的因素:是指所进的各种物料、配件、原料等生产用料。生产原料很关键,一般都有几种材料配制而制成,当某一材料出现问题时,就会使整个产品材质出现问题,造成材质不合格。因此要求供应部门必须购买固定的、信得过合格的、有资质的供应商的材料;并应保证各种材料必须为合格品;进厂必须有供应商的自检报告和进厂检验报告,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。各种配件、用具、用料也很关键,如不合格会直接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、使用寿命及设备的精度;从而影响产品质量。因此所购各种配件、用具、用料必须有专业人员认可签字、品管检验签字后入库使用。
4,方法的因素: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。它包括:工艺流程、工序过程控制指引,生产图纸, 产品工序作业标准,检验标准,各种操作规程等。它们在这里的作用是,能及时准确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。严格按照规程作业,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条件。因此研发部在编写时应及时、准确、详细无误;让每道工序都有一套完整的可视化工艺标准、作业指导书、检验标准。让每道工序操作工都知道要做什么、如何做、做到什么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质量。
5,环境的因素:各级主管应组织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。因为环境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,比如:工作场所窄小杂乱无章、照明黑暗、通道不畅、噪声过大、粉尘过大等。因此除设计、建立达到符合产品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外,还要做好7S管理、区域划分定置管理等项工作。总之只有使全员的质量意识、观念重新得到改变,才能从根源上彻底根除隐患,避免事故的再发生,产品质量才能稳定提高。
质量就是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,顾客的需求要通过QFD的逻辑思路,把它转化成内部的质量规格要求,在实现这个质量规格要求当中我们要强调的是稳定性,为了达到这种稳定性我们要用五个步骤去一个个工序的分析和完善。在某个工序上,按这五个步骤走下来,才能做到在这个工序保证了产品质量。在所有的工序做好这五个步骤,才能建立出一个质量稳定的过程质量管理系统。